復習成人高考知識點 第1篇 (政治 )
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我國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
2、我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二、理論題:
1、為什麼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設小康制度重要目標?(簡答) 答: (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設小康制度的重要目標 (2)之所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設小康制度的重要目標是因為: 第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體制的要求,因為社會主義在政治上的表現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也就沒有社會主義。 第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也是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第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的要求,因為只有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下社會主義自身才能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 第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也是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建設,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根除腐敗現象,密切黨和人民群眾聯繫的需要。
2、為什麼說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曆類型的民主? 答: (1)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曆類型的民主。 (2)民主屬於上層建築,它是一種國家制度,民主還是一個歷史範疇即不同的歷史階段民主的含義是不同的,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就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 (3)以所以說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曆類型的民主是因為:社會主義民主就是真正的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因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資料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勞動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社會主義民主又是內容最廣泛的民主,他首先體現在政治領域,同時也體現在經濟文化以及其他社會生活領域,社會主義民主體現了人民內部的平等關係和個人與社會的平等關係,社會主義民主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它既可以克服無政府主義也可以克服個人的專制和獨裁,社會主義民主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這是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最基本的區別。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就是無產階級的專政?(辨析) 答:對!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就是無產階級的專政。 它具有無產階級專政的一般特點,表現為: 第一、從領導力量看人民民主專政是由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第二、從階級基礎看,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 第三、從本質內容看,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專政的統一, 第四、從歷史使命看,我國人民民主專政,他的任務是保證社會主義制度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建設,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理論題
4、簡述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民主和依法治國的關係 答: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實行社會主義民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是統一的有機整體。 第二,黨的領導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實施依法治國又絕對性的意義。 第三,發展社會民主政治勞動人民真正當家作主又是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政治的本質要求也是鞏固黨的領導,加強依法治國的基礎。 第四。,堅持依法治國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民主都應在法律的範圍內。 選擇有關的題
5、政治體制:政治體制是政治制度的具體表現和實施方式,也是管理國家規範體系,它包括國家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政黨制度等等。
6、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總目標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7、政治體制改革的具體內容: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進一步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8、依法治國的含義: a)依法治國的前提:堅持黨的領導 b)依法治國的主體:廣大人民群眾 c)依法治國的依據:憲法和法律
復習成人高考知識點 第2篇 (政治)
1、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 世界觀是哲學的基礎,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2、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與存在(或精神與物質)的關係問題。精神與物質的關係問題自然就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了。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精神和物質何者為第一性,即誰先誰後,誰決定誰,誰是世界的本質、本原。二是精神和物質之間有無同一性,即人們能否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學的主要派別 按照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學特別是鏨代哲學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派別。凡是承認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認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質派生的,都屬於瞌物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在歷史上存在三種形態,即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和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相反,凡是認為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物質由精神派生的,都屬於唯心主義哲學。唯心主義哲學還分為把世界歸結為主觀精神的主觀唯心主義和把世界歸結為客觀精神力量的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形態。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內容(精神和物質之間有無同一性,即人們能否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回答,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凡是認為思維與存在,或精神與物質之間具有同一性,即人們能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就是可知論;反之,認為思維與存在,或精神與物質之間不具有同一性,即人們不能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就是不可知論。與此同時,哲學還要求回答世界的狀況是“怎麼樣’’的問題。這也是與哲學基本問題密切相關的一個重大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哲學史上歷來存在著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一種是辯證法的觀點,它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聯繫的整體和永恆發展的過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內矛盾推動而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另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觀點,它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種現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靜止不變的東西,認為世界是沒有矛盾的,是不會發展的,即使有變化也只是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而且認為這種變化純粹是外力推動的結果。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德國古典哲學,即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黑格爾的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
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變革正確地解決了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強調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以哲學為指導創立了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則是無產階級的哲學,是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理論武器。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強調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其他一切哲學的最主要、最顯著的特徵。同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相比,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哲學,從理論上全面地、科學地論證了實踐的意義與作用,並把實踐範疇看作自己哲學的基本範疇,堅持從實踐出發來說明和論證自己哲學的觀點和方法。科學的實踐觀的創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關鍵和標誌。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強調,全部的哲學理論只有付諸實踐,指導實踐,才能轉化為改造客觀世界的巨大物質力量,自身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和發展。 第二,階級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第二個顯著特徵。 第三,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第三個顯著特徵。 第四,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第四個顯著特徵,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品質。實踐是發展的,在實踐基礎上產生、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必然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承認任何能夠給所有問題提供最後答案的所謂“終極真理"。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強調,他們的學說不是教條。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有不斷地創新、發展,不斷地豐富和修正自己,才能具有強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創新、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生命力的源泉。
7、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工具 第一,就社會發展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工具。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理論武器和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實現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武器。馬克 思主義哲學可以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助於人們走好人生道路。
8、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 物質是客觀實在。列寧指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這個定義說明:①物質是哲學範疇,不是自然科學概念。②物質是客觀的,它不依賴於意識而獨立存在。③物是可以認識的,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9、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性 第一運動,是指宇宙中發生的一切事物、現象和過程,從單純的位置變動起直到思維。運動有五種基本形式,即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和社會運動。 第二,物質和運動的關係。運動和物質是不可分的。一方面,運動離不開物質,任何運動都有物質主體。運動是物質的本質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不能離開物質而存在。另一方面,物質也離不開運動,無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兩者是統一的。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是唯心主義,設想不運動的物質是形而上學。 第三,相對靜止是物質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相對靜止是指事物運動過程中的暫時的、相對的穩定。它是相對於事物顯著變動狀態來說的。 第四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但就物質運動的.具筍 形態來說,它還有靜止的一面,它是局部的、暫時的和有條件的。另一方面,動中有靜,靜中有挈,它們之間相互依賴,相互貫通。只承認運動而否認靜止是詭辯論,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霍上學。 10、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它既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同時又是社會勞動的產物。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辯證發展過程,大體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一切物質所具有的反應特性發展為生物的刺激感應性;第二階段,隨著低等動物發展為高等動物,刺激感應性發展為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第三階段,隨著高等動物向人類的演化,動物的感覺和心理最終演變為人類的意識。總之,意識是經過物質世界長期發展,一直到出現高度完 善的物質——人腦的時候才產生的。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的產物。其中,勞動在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首先是勞動,然後是勞動和語言一起,使猿的大腦逐漸演變成人的大腦。意識是人腦產生出來的。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對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但是,光有人腦還不能產生意識。從本質上看,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人腦不會自動產生意識,只有當外在的客觀事物作用於感覺器官,反映到人腦之後,才會形成意識。沒有客觀存在的事物,就不會有客觀事物的映象,因而也不會有意識。
11、意識的本質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對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12、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指意識不僅是人腦對物質世界的反映,而且意識又反過來對物質世界的發展進程起著巨大的反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包括:①意識能透過現象達到本質,這是意識在認識客觀世界過程中的能動作用。②意識能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這是意識在改造客觀世界中的能動作用。意識能動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①表現在人們的思想動機和目的上。在物質世界中,以什麼為認識對象,達到什麼目的,取決於不同人的主觀意識。②表現在造客觀世界中人們的選擇性、創造性和預見性。表現在對人自身生理機能的控制和影響上
13、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 人們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和尊重客觀規律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尊重客觀規律是人們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的前提和基礎。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是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基本要求。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又是以認識和運用客觀規律為重要條件,因為規律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只有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才能發現和利用規律。 要正確發揮意識的主觀能動作用,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①必須把正確的思想付諸實踐。②必須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③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14、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 世界是統一的,統一的基礎是物質。世界上客觀存在著的千千萬萬、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現象都是物質的,都是物質的各種具體存在形式。物質是永恆存在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物質性。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統一於物質,是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觀的根本觀點。否認世界統一於物質的原理,便是二元論觀點。二元論認為世界有兩種各自獨立、性質不同的本原,即物質和精神,這顯然是錯誤的。
15、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辯證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觀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
復習成人高考知識點 第3篇 (教育理論)
1、狹義的教育是指(學校教育)。
2、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這體現了教育的(永恆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現出不同的傳統與特點,這主要是因為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係)。
4、政治經濟對教育的影響經常要以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為中間環節,這主要是因為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5、我國目前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與解放初期的教育,這反映了教育具有(歷史性)。
6、19世紀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利托爾諾所宣導的教育起源論被稱為(生物起源論)。
7、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教育起源於(生產勞動)。
8、古希臘雅典教育比較重視對年輕一代進行(多方面發展教育)。
9、我國唐代由中央直接設立的學校有六學二館,二館是指(崇文館和弘文館)。
10、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教育(脫離生產勞動)。 11、教育與生產勞動想脫離的社會是(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
12、第一次提出普及義務教育的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
13、自然科學的教學內容之所以部可能在古代社會學校中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因為古代社會(生產力水準的限制)。
14、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起(加速或延緩作用)。
15、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經濟制度)。
16、遺傳素質在人的發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反映了(環境)因素對熱鬧惡毒發展的影響。 18、根據人的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19、在教育工作中我們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時遵循了人的發展(個別差異性)。
20、在人的發展的關鍵期實以相應的教育,這是遵循了人的發展的(不均衡性)。
21、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
22、人類曆曾出現國的狼孩事例說明了(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展中部起決定作用)。
23、我國奴隸社會的教育內容主要是(六藝)。
24、試述教育的社會屬性。 答:1)教育具有永恆性。教育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範疇,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恆性,是因教育具有兩大社會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存的生產力,作為生產鬥爭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存的生產關係,在階級社會作為階級鬥爭工具。 2)教育具有歷史性,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階級性。教育又是一種歷史現象,在不同的社火或同一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歷史性。在階級社會,教育必須反映統治階級的利益、願望和要求,表現出鮮明的階級性。 3)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主要表現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係。教育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教育與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25、試述教育與生產力的相互制約性。 答:一方面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在: 1)制約教育目的。 2)制約課程設置與教育內容。 3)制約教育發展的規模與速度。 4)制約學校結構。 5)制約教學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 另一方面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 1)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學技術知識再生產的手段。 3)教育是生產科學知識技術的手段。
26、試述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相互制約性。 答:一方面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又制約作用,它決定教育性質,具體表現在: 1)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目的。 2)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3)決定受教育的權利。 另一方面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又反作用,主要表現在: 1)教育通過培養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 2)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度服務。 3)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 27、試述教育與人的發展的相互制約性。 答:一方面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原因是: 1)教育是一種又目的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 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對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 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老師。 另一方面,教育要受人的發展規律的制約,主要表現在: 1)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 2)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 3)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穩定性與可變性,既考慮穩定性,不任意改動教育內容和方法,又主義可變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發展潛力。 4)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28、運用教育基本規律分析為什麼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答:因為教育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政治經濟制度具有巨大的作用。教育對生產力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 1)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學知識技術再生產的手段。 3)教育是生產科學知識技術的手段。 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 1)教育通過培養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 2)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度服務。 3)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正是由於教育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復習成人高考知識點 第4篇 (醫學綜合)
長骨:有骨髓腔,骺軟骨使長骨長長,(指骨。鎖骨、肋骨不是長骨)
不規則骨:含氣骨,耳骨、頂骨、上頜骨、篩骨 骨質、骨膜(包裹於除關節面以外的骨質,鼓膜使長骨增粗)、骨髓(位於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髂骨、胸骨和椎骨等處終生保存紅骨髓)骨穿的部位是髂後上脊椎骨:向後方延伸一個棘突
頸椎:有橫突孔,第七頸椎叫隆椎,臨確定椎骨的序數
胸骨:有肋凹
骶骨:骶管裂孔兩側有骶角,麻醉點
胸骨:分胸骨柄、胸骨角體、劍突。柄體相連處,向前微突為胸骨角,側端與第2肋相連,骨性標誌。
顱骨:腦顱8塊(不成對:額骨、篩骨和枕骨;成對的:顳骨、頂骨),
面顱15塊(成對的上頜骨、顴骨、鼻骨、淚骨、下鼻甲、齶骨,不成對的:犁骨、下頜骨、舌骨)
顱底的內外面相通的孔裂:卵圓孔、棘孔、破裂孔、枕骨大孔、舌下神經管、頸動脈孔圓孔是不通的
顱的側面有翼點:額骨,頂骨,顳骨,蝶骨匯合出,“H”容易受傷。
顱前眶:經眶上裂和視神經管通顱中窩
四肢骨: 肩胛骨:下角對應第7肋深面,第8肋,肋骨角數骨計數
髖骨:由髂骨、恥骨和坐骨融合而成,融合的位置是髖白關節:骨連接的形式有:直接連接(纖維連接、軟骨連接、直接連接)和間接連接。
關節構造: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為密閉的負壓結構,腔內有少量的滑液) 輔助結構:韌帶、關節盤、關節唇 有囊內韌帶的有:髖關節,膝關節
有肌腱的關節:肩關節.
有半月板的關節:膝關節
有關節盤的關節:胸鎖關節,下頜關節
有關節唇的關節:肩關節,髖關節錐體之間的連接:前縱韌帶,後縱韌帶,椎間盤錐間之間的連接:結上韌帶,結間韌帶,黃韌帶(在相近錐間板之間)
錐間盤:相鄰兩個錐體之間,纖維軟骨構成,中央部為髓核,起連接和緩沖作用
胸廓:上口小,由第1胸椎,第1肋,和胸骨柄的上緣圍成。
復習成人高考知識點 第5篇 (大學語文)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
《詩經》主要依據音樂特點作為標準來分類,即風、雅、頌三類。"風",是地方民間音樂曲調的意思。"國風"是15個地區的樂歌。"雅",正也,即標準音,是王畿附近的樂曲名稱。"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重點篇章:《采薇》
簡述《詩經》的藝術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詩經》中無論是積極干預時政的怨刺詩,抒寫民間疾苦的役役詩,還是反映社會生活的婚戀詩、農事詩,無不直面人生,表達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因為《詩經》真實地反映社會人生,開創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成為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優良傳統。 (2)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賦、比、興",是後人研究《詩經》時總結出來的三種詩歌藝術表現方法,與"風、雅、頌"合稱"六義"."賦",就是鋪陳直敘,不用比,興,直截了當地鋪敘、抒情、描繪,把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有層次地說出來。"比"就是比喻,打比方。"興"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的開頭,通過聯想以觸發起詩人思想感情勃發的表現方法。
《詩經》賦、比、興手法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詩歌的表現藝術,對形成中國詩歌興寄遙遠、含蓄蘊藉的特有風貌起著重大作用。 以屈原為代表作家的"楚辭",是繼《詩經》之後中國詩歌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標誌著中國詩歌從民間集體歌唱到詩人獨立創作的更高發展階段的出現。這種由詩人創作、帶有鮮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詩歌,將中國詩歌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尚書》是我國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春秋》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是繼《尚書》之後以記事為主的一部史書。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完整的編年史,也是一部文學價值很高的歷史散文著作,標誌著史家之文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
《戰國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學性相當高,在歷史散文的發展上達到了新的高峰。
《左傳》的思想傾向: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傾向,反映了《左傳》進步的歷史觀。
《左傳》不只是對歷史事件客觀的羅列,而且還表達了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理解。
《戰國策》的藝術成就: 刻畫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現其性格特徵和內心世界,血肉豐滿,形神兼備。
《戰國策》打破"編年"限制,以人物遊說活動為中心,並以此統率記言、敘事,安排情節結構,描寫人物,開了人物傳記的先河。 敘事生動曲折,善於誇張渲染,帶有傳奇色彩。轉自環球網校 語言辯麗恣肆、放言無忌。 善於運用比喻和寓言說理,語言通俗淺顯。"鷸蚌相爭"、"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驚弓之鳥"、"百發百中"等寓言閃耀著迷人的文學光彩,表現出較強的藝術力量。 "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道"派生萬物的表現;道是萬事萬物存在與變化的普遍法則和根本規律,它主宰一切。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組抒情詩的總稱,包括《惜誦》、《涉江》、《哀郢》等9篇作品。
《九章》是某一時期片斷的生活記錄和心情的反映。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徵,其中的《哀郢》中記述了他流亡江南的路線,亦情亦景,憂思綿綿,既有憂國憂民的悲憤,又有委屈沉淪的悽愴。
《史記》的體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以寫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通史,全書由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組成,計130篇,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至西漢武帝時代約3000年的歷史。本紀,記載歷代統治者帝王的政績,以事系年,是全書的綱領;世家,是先秦各諸侯國和漢代有功之臣以及個別傑出的歷史人物的傳記。列傳,是曆有影響的不同階層、不同類型的人物傳記。表,是各個歷史時期的大事記。書,是有關天文、曆法、水利、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專門史。
《史記》的藝術成就 《史記》是一部紀傳體史書,又是一部文學性很強的傳記文學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 (1)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史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文學創作,通過寫人來反映歷史,所以全書記載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刺客、遊俠、倡優、商賈、醫蔔等眾多小人物,構成豐富的人物畫廊。這些人物既有各階級、階層的、時代的共性,又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富有典型性,這些歷史人物在司馬遷筆下個個都栩栩如生、形象鮮明、呼之欲出。如張良的善謀,項羽的勇猛、劉邦的奸詐,韓信的多智,商鞅的刻薄,李斯的貪利、李廣的善射等。這是因為司馬遷恰當地運用了一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謀篇佈局,匠心獨運 (3)強烈的抒情性 (4)語言雄渾、樸拙有氣勢感和韻律感
復習成人高考知識點 第6篇 (語文)
修辭手法分類
比擬 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幹。(擬人)
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①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③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來”與後一事物“下火”誇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誇張方式為超前誇張)
對偶 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排比 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復習成人高考知識點 第7篇 (政治)
科學發展觀(選擇)
1、三步走的戰略是什麼? 第一、到1990年時實現國民經濟總產值比80年翻一番,解決溫飽問題。 第二、到20世紀來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90年翻一番,實現小康。 第三、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富民。
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的戰略目標 到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3、科學發展觀 (一)科學發展觀基本價值取向是以人為本。 (二)科學發展觀根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發展。 (三)實施科學發展觀,國家的實施戰略是堅持科教興國戰略。 (四)實施科學發展的任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實施科學發展觀為什麼堅持以人為本?(簡答) 答:(1)科學發展觀價值取向是以人為本。 (2)所謂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歷來提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切工作以人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 (3)之所以堅持以人為本是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 (4)共產黨人的目標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5)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5、全面發展就是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的等全面發展。 答:所謂協調發展上述各個方面的發展要相互促進,相互銜接,良性互動,所謂可持續發展既要考慮當代人的需要又要為未來的發展留有餘地。
6、簡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點 (1)、實施科學發展觀的任務就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它的主要特徵有: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誠信友愛。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特徵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充滿活力的社會,既要調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 第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應當是各方利益能夠有效協調的社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存在著不同利益分層,這些利益之間有矛盾,但總體上又是一致的,所以應該也是能夠協調的。 第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創新和健全的社會。 第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應當是穩定有序的社會,是民主法制健全,誠信友愛的社會。 第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7、黨的重要思想 答: (1)內容: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貫徹-關鍵是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堅持與時俱進 (3)貫徹-的核心:堅持黨的先進性。 (4)貫徹-的本質:堅持執政為民。 (5)-的意義: 第一、它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 第二、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事業,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 第三、是我們黨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各層次科類考試科目
學 優 教 育
●一如既往 專業專注 學歷提升服務 我們最專業●